【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】
香袋,又称香囊、锦囊、锦香袋、香包、香缨、佩帏、容臭等,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,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,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。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。《离骚》中有“扈江篱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”的记载。据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子事父母,左右佩用……衿缨,以适父母舅姑。”说是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“衿缨”,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。又因香囊是随身之物,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,以表衷情。佩带香囊之俗,也在民间盛行。东汉应昭《风俗通义》言,在五月初五这天系上五彩线的香包就可以防病治病。“何以致扣扣,香囊系时后。”(三国魏繁钦《定情诗》)《清嘉录》:端午“制绣囊施小”,类荷包之形,中盛雄黄,谓之雄黄香包……皆系襟带间辟邪。“榴花角黎斗时新,今日谁家酒不樽。堪笑江湖阻风客,却随蒿叶
上珠门。”(宋·戴复古《扬州端午呈赵师》)诗中描述了古人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。如皋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,除了香甜的粽子、清新的菖蒲和艾草、驱邪的雄黄酒,还有就是飘着药香味的香袋了。给儿童挂香袋、戴百索子的习俗,以表驱邪避秽、长命百岁的愿望。
香袋以锦制作,先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、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,再
缝制成形状各异、大小不等的小绣囊,内装多种有芳香开窍、较强挥发性中草药研制的细末。不但好看、好玩、好闻,浓烈芳香的气味还能起到避邪正气、防治蚊虫的作用。
如皋香袋的历史在百年以上。明末清初才子冒辟疆携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回故乡如皋,董小
宛还带来了具有江南风格的香袋制法。如皋各乡镇均有人缝制香袋,主要流布区域在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。
【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】
如皋香袋是裁剪各式绸布、花布,用丝线缝制成形状各异、富含寓意的小布袋充填“衣香”
而成。“衣香”的配方主要有:檀香、川穹、山萘、白芷、苍术、石菖蒲、羌活、板兰根等10多味,按传统的中药加工工艺精心炮制。
如皋香袋小巧玲珑,造型优美可爱,色彩艳丽,奇香袭人,既可别在妇女儿童身上作为饰物,又可悬挂卧室、书房、斋室、汽车里,雅俗共赏,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。
如皋香袋外观造型多样,传统的多为粽子、鸡心或菱藕、小老虎等,现在又新增了富含寓意四季平安、年年有余、福寿多多、吉星高照、和和美美、花好月圆、辟邪勇将、玉兔拜月、巧担
鲜藕、红红火火一世发等多达数十个品种,精致玲珑,色彩艳丽,芳香清雅。
如皋香袋工艺精美、造型俏丽、寓意美好。老虎脸、粽子、平安果、莲藕……是常见的传统元素。一个个饱满的白萝卜,一节节鲜莲藕散发出泥土的馨香,一条条垂下的黄丝,一片片闪烁的小鳞片摇曳出满屋的吉祥富贵。“娃儿宝宝”是如皋香袋儿的永恒的主题:一张张白胖胖、肉嘟嘟的圆脸蛋,或抱白萝卜,或骑黄老虎;卡通造型的娃娃,夸张生动,憨态可掬。以绿、红、黄、白四色绸缎做成花瓣,用金色丝线缝制,意寓“四季平安”;一对火红的柿子配着翠绿的叶子,取其谐音“事事如意”;扎着冲天辫的娃娃,笑盈盈地骑在如皋长寿萝卜上,象征着吉祥如意、多子多福。心形香袋上缀一只花蝴蝶,温暖、甜蜜。“蝶”谐音贴,香袋的名字就叫“贴心”。
一串尖头红辣椒,鲜红鲜红,累累挂挂,叫“红红火火”!
如皋香袋面料都选用上好的真丝彩缎,图案喜庆吉祥,寓意生动活泼,一针一线亲手缝制,精工细作,件件堪称艺术品。
如皋是长寿之乡。不能说每一个百岁老人都有佩带如皋香袋的经历,但肯定地说,几百年来如皋百岁现象形成中,香袋作出了一份特殊的贡献。
【传承关系和代表性人物】如皋香袋是古老民俗的产物,灵巧的妇女都会来上一手,其技艺大都是母女相传。
主要代表人物:
(一)陈邦英(已过世),女,1897年生。如皋如城镇宏坝村二组人。自幼聪明,心灵手巧,10多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女工能手,15岁时跟祖辈学习做香袋技艺,成为养家糊口之业。每年正月过后,陈邦英开始做香袋,赶在端午节前后出售。香袋用彩色绸布缝制,内装雄黄及香料,其形象逼真,色彩鲜艳,幽香清远。
1997年香港回归,传奇的百岁老人赶做了100只香袋委托村支书寄给香港百名儿童;1998年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制作了“百岁寿星贺卡”;1999年,又做了102只“心连心”香袋寄给澳门小朋友。
陈邦英的主要作品有:《寿星》《和合二仙》《金童玉女》《十二生肖》及瓜果花卉等,
所有香袋都因形取名,雅致吉祥、造型生动、缝制精细,深受群喜爱。
(二)芮兰芳,生于1940年,祖籍南京,祖上是中医世家。清咸丰三年(1853)年,太平
军攻占南京。为躲避战乱,芮兰芳的曾祖父举家从南京逃难到如皋。为继承祖业,在县城北门外开设“芮宝裕宝号”药店边卖中药,边替人看病。每年端午节前,芮兰芳的奶奶要请一位叫文元的裁缝师傅来家里做新衣服,她用多余的零碎小布做成香袋,用檀香、川穹、白芷等10多味中草药碾成粉(称“衣香”),充填在各种花式的小袋中出卖,即早期的芮氏长寿香袋。芮兰芳回忆说:每年阴历四月,奶奶、妈妈还有家中的小孩便围坐在一起制作香袋。端午日卖药送香袋。这是芮家的医药传统,也是芮家的爱心传统。芮兰芳的奶奶便成了如皋香袋的第一代传人,妈妈是继承人。
芮兰芳十来岁开始就跟着妈妈、奶奶学做香袋,也曾拜陈邦英为师,互相取长补短。是如皋香袋第三代传承人。如今,这门技艺已经有了第四代传人——64岁的芮美兰以及芮兰芳的女儿马莉。
芮兰芳的代表性作品有:《红红火火一世发》《吉庆有余》《吉星高照》《避邪勇将》《和合美美》《福寿人间》《宝宝骑藕》《玉兔拜月》《四季平安年年有余》《事事如意》等数十个品种。
(三)姚家凤,南通市非遗文化遗产传承人,生于1952年,祖籍如皋市;姚家珠,如皋市非遗文化遗产传承人,生于1949年,祖籍如皋市;姚家珍如皋市非遗文化遗产传承人,生于1963年。
三姐妹生长于爷爷和父亲手工裱画,三姑奶奶和母亲裁缝手工,这样的一个传统手工艺活的世家里,她们在幼小的心灵里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怀念。
她们的童年记忆里,每当端午节来临之际,姑奶奶和母亲都用各种布料和中草药香料,做出各种造型的香袋送给自家的孩子和左邻右舍,亲朋好友家的孩子们,让孩子们端午节带上吉祥香袋,祈求平安幸福。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传统香袋在她们的心灵里深深的扎下了根。三姐妹跟着奶奶和母亲学了一手的多种手工活,从小到大勤劳苦干,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,一边上学,一边做手工活,毎当端午节,她们都会学着奶奶和母亲做好多各种各样精美的香袋,送给亲朋好友并且还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走出困境。她们心灵手巧,刻苦学习,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摸索,走访多位老人,虚心学习请教,遵照传统的风格和造型,结合新时代新生活精心制作了一系列既传统又时尚的《姚氏香袋》,2012年中央电视台端午节香袋全国征集选拔,姚氏香袋唯一入围,《焦点访谈》端午节专题报导。它是南通市非遗保护项目之一。《姚氏香袋》讲究造型优美,颜色鲜艳,五彩缤纷,保持传统的文化气息和风格,中草药的芳香,令人心旷神怡,养心安神,精心设计和創意独特,在现代时尚和闲娱生活中充当了美好角色,让所有爱好者流连忘返,爱不释手。每款香袋的美名,她们根据材料的特点和造型的特征和含义而命名。
香袋系列一,幸运球。
由八个五彩粽组合而成,五彩丝线在粽子的每一个尖角上绣出了独特的幸福花朵,在幸运球整体上又拉出了五色彩虹,使传统的幸运球五色彩粽更加美动人,人见人爱。它预示着人们只有团结才是幸福之源。放出光彩。
系列二,四世同堂。
粽子在中国人心里似为吉祥物,在日常生活中,家有喜事都离不开吉祥物粽子,此款五彩粽用五彩丝线缠绕而成,小彩粽环绕着大彩粽,它寓意着儿女绕膝,子孙满堂,四世同堂,长寿百岁,幸福美满!
系列三,柿柿如意
多个大小柿子而组成,造型独特必真,红里透黄,火红的柿子红的像小红灯笼,红的灿烂,红的诱人,它给人们带着美好的祝福,万柿如意,柿柿顺心,喜柿多多,柿业有成,但愿忙碌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人们柿柿如意,幸福安康。
系列四,全家福
此款造型为爱心而设计,织锦缎布料五福团圆而制作,充满爱意,全家福的心型香袋,它呼唤着人们心里要有一个爱,家庭和社会就充满了幸福和阳光!
系列五,老虎爱小虎
此款香袋造型可爱,颜色搭配耀眼,它预示着告诉人们动物之间的母爱和人类的母爱是相通的,只要有爱,处处都是温暖,母爱真是大如天!
系列六,老虎爱顽童
此款造型独特,设计风格惹人爱,它告诉人们,动物虽然凶猛,但它也有一颗爱心,只要你给它爱,温暖它,它有灵性,它会用爱和你勾通,彼此互相爱护,互相保护,所以保护动物,人人有责!
系列之中还有多款美不胜收!心心相印,心如意,福胡罗,繁花似锦,代代富,东方一条龙,金童玉女,吉祥有鱼,福娃娃,心连心,端午吉祥,吉祥如意,椒运发财等等,它们的造型和美名都赋予了吉祥物的一种像征的内容和意义,它们并有自身的语言,据有难以抗拒的说服力,潜伏在人们心中的梦想和祈福,平安幸福,健康长寿,好运连绵,吉祥如意等等。
姚氏香袋多次把非遗传承送到学校、社区,帮助留守儿童,手把手教他们学做香袋,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传统文化,参与到了解、弘扬、保护、传承非遗文化中来。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和积极性,使非遗传统文化能够在青少年中得到继承和弘扬,将非遗传统文化代代传承,永不丢失。
【主要价值】古代,女人们除完成织布缝衣外,还做一些工艺品、礼品用来点缀生活,联络感情,香袋也就由此而生并广为流传。
艺术价值:以人类童年期的多种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的香袋,内容无所不包,它挂在农村老汉的旱烟袋上,戴在乡里孩子的头上,穿在农家姑娘的身上,给人以原始生命的壮美感,包含和浸透着古代哲学的神秘色彩。
实用价值:“衣香”是用冰片、檀香等10多味天然中草药精心炮制,香味优雅。人们能从呼吸道吸收进入血液流传全身,既平衡阴阳调节气血,又醒脑开窍,活血化瘀,散风止痒,祛邪解毒,对健康很有好处。如果挂久了,放到太阳下晒一晒,然后用针尖在香袋儿上戳几下,香气会馥郁如初。
社会价值:如皋香袋,传承百年,集民族传统文化、观赏、保健、收藏等价值于一身,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(端午节)人们向往吉祥如意,祛邪避灾,幸福安康的传统文化的体现。
【目前保护情况】近年来,如皋香袋除了用作礼品外,已打入市场流向海外。但发展前景不容乐观。
一、社会各方面对如皋香袋的艺术价值认识不够,对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,继承和发展保护意识不强,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,未能形成传承、研究、保护合力。
二、由于纯手工操作,工序复杂,生产率低,每人每年大约生产500件左右,利润低微,每件价格50~100元不等,年产值2~3万元,且愿意从业的人员很少,因该产品制作成本较高,故销售渠道不畅。目前仅为芮氏家族自己投资,每年端午节前进行小批量生产、销售,尚未能形成批量。
三、尽管如皋香袋传人芮兰芳已制成网页,在网上发布,2004年在南京设点销售,但如皋香袋目前仍停留于个人小作坊经营,对其保护、传承、发展工作没有资金投入。